图片
作者 :儒风君
一个家,兴旺发达还是走向衰败,离不开子孙后代的传承。
家中出现这3种信号,是老天在提示你,子女会有出息。
01家庭和睦,子女独立
《战国策》有言: 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
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爱,都是为了长久的相伴;
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,是为了体面的分离。
冯骥才与儿子冯宽,始终像朋友一样相处。
他曾说,对孩子的世界“不打扰,不闯入,不指手画脚”。
冯宽七八岁时爱上踢球,每天晚饭后,冯骥才都会陪他踢一会儿。
随着冯宽的成长,冯骥才与他相处时,尽量不向他讲道理,只是把道理作为一种体会来表达。
冯骥才在书店买书时,常常会挑选几本冯宽喜欢的书,回家后只往他桌上一放,并不强制让孩子阅读。
在父亲的尊重下,冯宽自小就很懂事。
他怕打扰父亲写作,从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。
也没有翻动过父亲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,对别人的东西也从不好奇觊觎。
上初中后,冯宽就开始用自己平时攒的零花钱和压岁钱缴纳学费。
冯骥才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,他说:“我要像爸爸那样,一切都靠自己。”
这让冯骥才对儿子肃然起敬,并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,有了独立的人格。
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,都隐藏着一个和睦的家庭。
父母尊重儿女的意见,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。
来自家庭的信心,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硬的底气。
图片
02家风优良,子女争气
曾国藩虽为重臣,从不买田、置屋、积钱留给子孙。
他常说:“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,余不愿为大官,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。”
他不让孩子跟随他到城市,而是让他们住在乡下老家,勤俭自持,习惯于劳苦。
同治二年,曾纪泽与家人乘船去金陵投奔父亲。
曾国藩写信告诫他一路上不挂大帅旗,不惊动地方长官。
又一年,曾纪泽赴长沙参加科举考试,曾国藩又告诫他不许和考官疏通,全凭自己本事。
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,其子女大多成才。
曾纪泽自学英文,成为著名外交家。
除与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,成功收复了大片领土。
曾纪鸿专注于学术研究,编写出《对数评解》《圆率考真图解》等专著。
同时还精通天文、地理等各种学问,成为近代著名的数学家。
家风里,藏着一个家庭的底蕴。
好的家风,父母能够以身作则,教育孩子吃苦上进。
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,儿女必然平步青云。
图片
03家人互助,子女善心
《周易》有言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善良的人,眼下看似吃亏,未来却福泽深厚,甚至可以惠及子孙。
梁晓声父母身体不好,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哥哥。
妻子焦丹毫不介意,婚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。
梁晓声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下岗后,焦丹作为长嫂经常跑邮局给他们寄钱。
儿子梁爽出生后,不影响梁晓声写作,她做完饭就抱着儿子去院子里转悠,在家里说话也尽量压低声音。
梁晓声能够安心创作,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,他们的家庭也充满了温暖和爱意。
儿子梁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,从小就孝顺懂事、心地善良。
他从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,顺利进入一家知名高科技公司上班。
不仅把工资给父母钱补贴家用,还会帮助母亲关照叔叔姑姑。
一个家里,父母不动声色的善良,儿女就会潜移默化的感恩。
家人之间能够相互关照,孩子长大以后,也会行善助人。
文末点亮小红心,鼓励下儒风君!
3秒加星标,儒风大家抢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